10月11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牵头制定的《中医风湿病专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报告》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八次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上正式发布。
《中医风湿病专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报告》是在中华中医药学会部署下,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专家广泛参与共识制定而成。报告制定了中医药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和分类类目,内容涵盖优势病种、中医证候、术语、特色技术、疗效评价五个方面。其中确定了中医风湿病专科标准体系中的16项优势病种,明确了16个风湿病共性证候和17个常见风湿病的核心证候分类,确立了18类风湿病常见症状术语和4类病证术语,遴选了16项风湿病学科特色技术,搭建了风湿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架构。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姜泉表示,制定风湿病专科临床实践指南对规范中医诊疗具有重大意义。报告的发布与实施,旨在为风湿病专科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规范中医风湿病专科指南立项及制定,提升诊疗水平,指引中医风湿病临床研究攻关方向,彰显中医优势,推动中医风湿病现代化研究进程。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办主任苏祥飞表示,在中医药专业学科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中华中医药学会目前选定了三个领域的专业学科作为标准体系建设试点,分别为风湿病、骨伤科和脾胃病。此次发布的《中医风湿病专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报告》,对中医风湿病专科的技术标准进行了全面梳理、系统构建和顶层设计,报告的发布标志着中医风湿病专科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下一步,要建立完善风湿病优势病种、共性证候、术语、特色技术、疗效评价相关标准,从而搭建起风湿病专科的标准体系,为中医专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示范。
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党委书记刘震,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顾问阎小萍、冯兴华、朱婉华,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赵岩、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秘书长唐晓颇等出席发布式。